LIFESTYLE 生活時尚

藝術背後 為何弗洛伊德對藝術如此重要?

/ 撰文 劉力田
/ 2018.07.01
精神分析、潛意識、性欲,都是弗洛伊德的代名詞,他乃著名心理學家,現代心理學集大成者,甚至令心理學界都以支持他的理論與否分成兩派。
問題來了,一個心理學家為什麼會與藝術扯上關係呢?難道他也畫畫不成?

以前的人看畫,只會欣賞筆法、美感、罕貴度等,自從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這思考框架後,藝術界多了一種「猜心遊戲」的玩法,人們不單看藝術品本身,更想分析作品背後創作者的動機,甚至去分析創作者本人,企圖以全新角度去看待作品。

雖說弗洛伊德也自言不懂得藝術,但他的著作《夢的解析》出版,作為後現代主義藝術的分野,卻是公認之事。

藝術不求諸現實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潛意識」是在在表意識底下的巨大寶庫,人無法用邏輯去解釋、亦無法用意志去控制。這一發現令人重新思考視覺意象的來源,並打破了「現實」對人類精神生活的壟斷:人類各種精神現象不一定來自現實,而是來自自身內在,因此分析藝術時,我們不單看畫作與外界的關係,更看畫家的內心,以及作品對我們的涉指。

此外,潛意識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對於理性主義的駁斥。既然人存在更深、不可控的精神層次,且影響著我們的表層意識,那麼在許多層面上人類就不存在純理性。理性不再是真理,藝術界亦重新倡導感官感知、感性方法的重要性,這亦是弗洛伊德和榮格之後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和新藝術爆炸性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抽象表現主義畫家Mark Rothko

Rothko早期作品《Slow Swirl at the Edge of the Sea》,受榮格與弗洛伊德共同影響。

作者已死

在過程上看,精神分析法首先對藝術評論產生影響,它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而這種新穎視角又進一步反哺藝術創作本身。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榮格,在潛意識之上,他更提出超越地域限制的「集體潛意識」,指出人類有共同的向量。對於藝術的影響是:既然意識與潛意識並非意志可控,那麼作者相比起觀眾,對於作品又能有多少解釋權呢?正是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論,並以此開啟後現代主義時代。

《Oedipus Rex》,1922:Max Ernst最為著名、以精神分析為方法創作之作品。

相信不少初入藝途之人甚或藝途老馬間中都會疑惑這些抽象一派的畫是如何發展出來,可以說的是絕非無中生有,以上為一些脈絡。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