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拍賣歷史】時光倒流未有名錶名畫年代 公元前最早拍賣品竟是⋯

/ 撰文 何國龍
/ 2020.06.27
也許不少朋友都會有留意拍賣市場的習慣,既可以投得心頭好,也能投資物品的升值潛力,從藝術品、酒類、腕錶、古董,各式各樣的貨品。那麼,到底拍賣的形式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最早的拍賣貨品又是甚麼?

人類(奴隸、新娘)拍賣可能是最早的拍賣行為(網上圖片)

拍賣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買賣方式」,而現在的拍賣行大多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例如蘇富比起源自1744年、佳士得則是1766年,它們起源自當時的資本主義重鎮倫敦。「Auction」這個字是源自拉丁語「Autuc」,意指增加,在古羅馬時期己經有拍賣出現,而且是採用增價拍賣的形式的,而拍賣的東西應有盡有,由土地、武器、生活用品以至無形財產皆可拍賣,最早的拍賣可能源自於奴隸拍賣,甚至是公元前的巴比倫、古希臘、古埃及等,竟然有拍賣新娘的行為出現,將適婚女子按各項條件來拍賣,價高者得。

《A Peep at Christie's》(《窺視佳士得》)是創作自1796年的畫作,畫中諷刺打吡伯爵以自己的品味和身高來檢查畫作。(圖片來源:Wiki)

至於今天不少的拍賣品都是古舊的東西,是何時開始人們喜愛收藏舊東西,而同時又能夠用來拍賣?其實早在17世紀的英國,就有將舊船拍賣的習慣,及後將繪畫也用來拍賣,慢慢形成藝術品市場。而1744年蘇富比成立之初,首次拍賣會就以貴族留下書籍作拍賣標。至於舊東西、藝術品是因為已經缺失了市場價值及成本,所以可因應個人需要及喜好提高拍賣價錢,新的東西由設計到售賣都有價格的考慮,就不好用來拍賣。

達文西的名畫《救世主》(Salvator Mundi)於2017年以4.5億美元在紐約佳士得成交,成為史上最貴的拍賣藝術品。(圖片來源:Wiki)

此外,自從英國倫敦建立起拍賣行,由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到其他數十家大大小小的拍賣行,其他地方也紛紛展開拍賣市場,而不同地方都因應在地因素而拍賣不同的東西,例如英國除了拍賣藝術品、航海業帶來貴比黃金的羊毛,還有來自東方的茶葉;荷蘭則以拍賣農副產品為主,其他的地方還有奧地利維也納、美國費城、法國巴黎等。至於香港,也是一個重要的藝術市場,源自於荷李活道一帶在開埠之後為了吸引外國人的目光而變賣大量的古董,在戰後也有大量古董商人南下香港,古玩店舖相當興盛。直到1973年蘇富比在香港舉辦首場亞洲藝術品拍賣會,1976年開始定期舉辦春秋兩季拍賣會,及後在1986年另一家頂級拍賣行佳士得由日本轉而落戶香港,奠定了其國際藝術市場的定位。

擊槌 (Knocked Down)是拍賣行用語,指木槌落下並結束競投(圖片來源:Unsplash@bill_oxford)